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观沧海》教学设计

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3-04-18 11:36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品味诗句,学习诗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的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舞台上轮番登场,其中三国时期,天下三分,群雄争霸,英雄辈出,有一位人物我们无法忽视,他就是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三国演义》中更是把他塑造成一代奸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看一看他所在的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了解一下真实的作者其人到底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校正字音,后学生齐读诗文。(多媒体辅助播放录音)

2.请二到三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导朗读。

3.教师介绍诗歌相关背景。(PPT显示内容)

明确: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结合书下注释,梳理诗歌层次,理解诗歌大意。

明确: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研习第一层:

提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怎么理解?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

(1)提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2)提问:之后又写到了什么?

明确: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

(3)提问:“洪波涌起”的“涌”换成别的字好不好?

明确:不好,“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3.研习第三层:

(1)提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写了什么呢?

明确: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2)提问:这样的景色,是作者看到的吗?

明确:不是,是面对这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

(3)提问:那这样的想象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是否合理呢?跟前文的景色描写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这里的想象与前边的写景紧密相连,虚实结合,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博大开阔的胸襟。

4.探究情感,学习手法:

(1)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探究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要注意“最能反映”一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提问:作者都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和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动静结合:“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动;“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静”。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

②夸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

③虚实结合:第二层是实写景色,第三层是虚写想象,虚实结合,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④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四)拓展延伸

读完此诗,请谈谈你眼中的曹操,小组讨论,彼此交流。

(五)小结作业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作业:①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②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不少于400字。

五、板书设计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职位表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云云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四川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结构化面试:班级成绩下降,作为班主任,你该怎么办?教师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答辩问题及解析结构化面试题:发现学生作弊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第一个五年计划》答辩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答辩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