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陕西教师招聘模拟题:教育学练习题

http://sx.hteacher.net 2019-03-22 10:27 陕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论述道:“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於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体现( )。

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教育起源论观点。本句的翻译为:一旦聪明智慧且无邪情私欲的人出于人民中间,则上天必命定立他为人民的君师(即领袖,或领导人)。这个观点说明人们的教育是由上天来决定的,因此选A。

2.孔子的教育方针( )。

A.有教无类 B.化性起伪 C.学而优则仕 D.明人伦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丘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养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

3.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是( )的主张。

A.荀子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墨翟的教育思想。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4.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 )。

A.致良知 B.明人伦 C.存天理 D.知行合一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也即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教育家。他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良知”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圣人能致其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由于“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总要受到物欲的引诱,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教育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它“不假外求”,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胜私复理”,“去恶为善”。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 )功能。

A.社会 B.个体 C.发展 D.享受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个体功能的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题干中这句话的翻译是:“(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通过“玉石”来比喻人。因此体现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所以选B。

6.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投资的关键在于( )

A.经济 B.教育 C.政治 D.决策者意志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了解。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思想的核心是: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因此这是投资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7.属于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的是( )

A.克伯屈 B.狄尔泰 C.利特 D.鲍尔斯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克伯屈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狄尔泰和利特是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8.在现代教育史上,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及( )的否定。

A.专制化 B.单一化 C.民族化 D.宗教化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9.在智力发展“二因素论”中,“G”因素指的是( )

A.言语因素 B.操作因素 C.一般因素 D.特殊因素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二因素论认为,人类智力包括着两种因素: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特殊能力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

10.生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为儿童( )教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A.成熟期 B.关键期 C.晚期 D.早期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不平衡性。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来的。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个体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进行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11.教育的目的反应了人才培养的( )。

A.层次 B.等级 C.质量规格 D.模式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12.以下是斯宾塞第一次明确的教育思想是( )。

A.教育预备说 B.教育谋生说 C.教育促进说 D.教育成长说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斯宾塞的教育预备生活说。斯宾塞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也称“教育预备说”)。他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他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育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13.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素质教育的时间是( )。

A.1990 B.1992 C.1994 D.1996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基本文件的了解。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14.下列表述不属于广义教育的是( )。

A.电视台的广而告之栏目 B.少年宫举办的比赛活动

C.父母认为孩子需要到学校接受教育 D.社会教育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

14.【答案】C。解析: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C项为狭义教育,故此题选择C。

15.朱熹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

A.修身养性 B.知行合一 C.实践锻炼 D.明人伦

15.【答案】D。解析:朱熹认为:(1)教育目的是明人伦;(2)教育阶段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事”,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3)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教育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4)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故此题选择D。

16.现代教育强调培养个体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当中的(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发展功能 D.和谐功能

16.【答案】A。解析: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故此题选择A。

C发展功能泛指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等,因此没有A选项准确。

17.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政党的政策

17.【答案】A。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要求。纵观历史,不难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一致性。(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故此题选择A。

18.决定教育目的直接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9.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它们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其他文化的发展而过时,更不能随时代的发展而被否定,这说明教育具有( )。

A.不平衡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永恒性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0.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 )。

A.主导性 B.主观能动性 C.客体性 D.自主性

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但同时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依据主要有两个: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陕西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练习试题35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练习试题34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练习试题33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练习试题32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练习试题31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练习试题30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